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谁的名言

每日一读:孝,是稍纵即逝的眷念。 孝,是无法重现的幸福。 孝,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。 孝,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。 一旦断裂,永无连接。

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谁的名言

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谁的名言出自什么

管仲名言【出 处】  《管子·权修》: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

”[编辑本段]【用 法】  复句式;作分句;含褒义,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[编辑本段]【示 例】  西人都知道~,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。

[编辑本段]【故 事】 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,帮助齐桓公在经济、政治、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,使齐国成为“春秋五霸”之首。

他的人才观是: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

”[编辑本段]【原 文】  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

一树一获者,谷也;一树十获者,木也;一树百获者,人也。

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谁说的名言

题名: 十年树木,百年 所属朝代: 春秋战国时代 : shí nián shù mù,bi nián shù rén 出处: 《管子·上篇·权: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

” 树:培植,培养。

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

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。

相关人物: 管子 相关作品: 管子·上篇·权修 《管子·上篇·权修》文章共享一下吧!!!!!!!!!!!!!!!!!!!!!! 万乘之国,兵不可以无主;土地博大,野不可以无吏;百姓殷众,官不可以无长;操民之命,朝不可以无政。

地博而国贫者,野不辟也;民众而兵弱者,民无取也。

故末产不禁,则野不辟;赏罚不信,则民无取。

野不辟,民无取,外不可以应敌,内不可以固守。

故曰:有万乘之号,而无千乘之用,而求权之无轻,不可得也。

地辟而国贫者,舟舆饰、台榭广也;赏罚信而兵弱者,轻用众、使民劳也。

舟车饰、台榭广,则赋敛厚矣;轻用众、使民劳,则民力竭矣。

赋敛厚,则下怨上矣;民力竭,则令不行矣。

下怨上,令不行,而求敌之勿谋己,不可得也。

欲为天下者,必重用其国;欲为其国者,必重用其民;欲为其民者,必重尽其民力。

无以畜之,则往而不可止也;无以牧之,则处而不可使也。

远人至而不去,则有以畜之也;民众而可一,则有以牧之也。

见其可也,喜之有征;见其不可也,恶之有刑。

赏罚信于其所见,虽其所不见,其敢为之乎

见其可也,喜之无征;见其不可也,恶之无刑。

赏罚不信于其所见,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,不可得也。

厚爱利足以亲之,明智礼足以教之,上身服以先之,审度量以闲之,乡置师以说道之。

然后申之以宪令,劝之以庆赏,振之以刑罚。

故百姓皆说为善,则暴乱之行无由至矣。

地之生财有时,民之用力有倦,而人君之欲无穷。

以有时与有倦,养无穷之君,而度量不生于其间,则上下相疾也。

是以臣有杀其君,子有杀其父者矣。

故取于民有度,用之有止,国虽小必安;取于民无度,用之不止,国虽大必危。

地之不辟者,非吾地也;民之不牧者,非吾民也。

凡牧民者,以其所积者食之,不可不审也。

其积多者其食多,其积寡者其食寡,无积者不食。

或有积而不食者,则民离上;有积多而食寡者,则民不力;有积寡而食多者,则民多诈;有无积而徒食者,则民偷幸;故离上、不力、多诈、偷幸,举事不成,应敌不用。

故曰::察能授官,班禄赐予,使民之机也。

野与市争民,家与府争货,金与粟争贵,乡与朝争治。

故野不积草,农事先也;府不积货,藏于民也;市不成肆,家用足也;朝不合众,乡分治也。

故野不积草,府不积货,市不成肆,朝不合众,治之至也。

人情不二,故民情可得而御也。

审其所好恶,则其长短可知也;观其交游,则其贤不肖可察也;二者不失,则民能可得而官也。

地之守在城,城之守在兵,兵之守在人,人之守在粟。

故地不辟,则城不固。

有身不治,奚待于人

有人不治,奚待于家

有家不治,奚待于乡

有乡不治,奚待于国

有国不治,奚待于天下

天下者,国之本也;国者,乡之本也;乡者,家之本也;家者,人之本也;人者,身之本也;身者,治之本也。

故上不好本事,则末产不禁;末产不禁,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;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、仓廪之实,不可得也。

商贾在朝,则货财上流;妇言人事,则赏罚不信;男女无别,则民无廉耻。

货财上流,赏罚不信,民无廉耻,而求百姓之安难,兵士之死节,不可得也。

朝廷不肃,贵贱不明,长幼不分,度量不审,衣服无等,上下凌节,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,不可得也。

上好诈谋闲欺,臣下赋敛竞得,使民偷壹,则百姓疾怨,而求下之亲上,不可得也。

有地不务本事,君国不能壹民,而求宗庙社稷之无危,不可得也。

上恃龟筮,好用巫医,则鬼神骤祟。

故功之不立,名之不章,为之患者三:有独王者,有贫贱者,有日不足者。

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

一树一获者,谷也;一树十获者,木也;一树百获者,人也。

我苟种之,如神用之,举事如神,唯王之门。

凡牧民者,使士无邪行,女无淫事。

士无邪行,教也;女无淫事,训也。

教训成俗,而刑罚省,数也。

凡牧民者,欲民之正也;欲民之正,则微邪不可不禁也;微邪者,大邪之所生也。

微邪不禁,而求大邪之无伤国,不可得也。

凡牧民者,欲民之有礼也;欲民之有礼,则小礼不可不谨也;小礼不谨于国,而求百姓之行大礼,不可得也。

凡牧民者,欲民之有义也;欲民之有义,则小义不可不行;小义不行于国,而求百姓之行大义,不可得也。

凡牧民者,欲民之有廉也;欲民之有廉,则小廉不可不修也;小廉不修于国,而求百姓之行大廉,不可得也。

凡牧民者,欲民之有耻也;欲民之有耻,则小耻不可不饰也;小耻不饰于国,而求百姓之行大耻,不可得也。

凡牧民者,欲民之修小礼、行小义、饰小廉、谨小耻、禁微邪,此厉民之道也。

民之修小礼、行小义、饰小廉、谨小耻、禁微邪,治之本也。

凡牧民者,欲民之可御也;欲民之可御,则法不可不审。

法者,将立朝廷者也;将立朝廷者,则爵服不可不贵也。

爵服加于不义,则民贱其爵服;民贱其爵服,则人主不尊;人主不尊,则令不行矣。

法者,将用民力者也;将用民力者,则禄赏不可不重也。

禄赏加于无功,则民轻其禄赏;民轻其禄赏,则上无以劝民;上无以劝民,则令不行矣。

法者,将用民能者也;将用民能者,则授官不可不审也。

授官不审,则民闲其治;民闲其治,则理不上通;理不上通,则下怨其上;下怨其上,则令不行矣。

法者,将用民之死命者也;用民之死命者,则刑罚不可不审;刑罚不审,则有辟就;有辟就,则杀不辜而赦有罪;杀不辜而赦有罪,则国不免于贼臣矣。

故夫爵服贱、禄赏轻、民闲其治、贼臣首难,此谓败国之教也。
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
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出处《管子·权修 第三》:“ 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

一树一获者,谷也;一树十获者,木也;一树百获者,人也。

我苟种之,如神用之,举事如神,唯王之门。
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?
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是 管仲 的名言r出自《管子·权修》。

这句话的原文为: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,百年之计,莫如树人。

”比喻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

r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是 管仲 的名言r出自《管子·权修》。

这句话的原文为: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,百年之计,莫如树人。

”比喻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

回答:子衿

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不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
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

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。

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,是个长久之计,并且十分不容易。

因此,这句话寓意着国家、民族、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,才能得以接续、繁衍、传承。

古人云:江山代有后人出,一代新人换旧人。

这样人类才能永续繁衍、生生不息

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出自谁的名言

如题 谢谢了
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是 管仲 的名言 出自《管子·权修》

欢迎参与[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谁的名言]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